【同济大学】202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宜居指数报告
城市的宜居性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亦不例外。历史文化名城既是保护对象,也是居民居住生活的区域。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诉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这就要求历史文化名城不但要实现风貌保护,也要关注并改善城市的宜居性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另一方面,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宜居性改善可以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包括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便利设施等,以吸引更多人才与投资,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客观指标类型
01名城
城市在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价值和影响力,反映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数量、质量、保护和利用情况。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保护状况与传承效果、活化利用情况与体验品质,以及与原住民和社区的关系。
02交通
交通状况,是指历史文化名城与其他城市进行人员来往和物质交流的便利性程度,包括交通便利性、交通流畅度、交通安全度和综合体验感。交通便利性使居民可以更方便地到达目的地,是需要重要考虑的因素,交通拥堵会影响整体居住的体验感,对宜居度产生负面影响。
03住宿
住宿是指一个城市住宿服务的质量与数量,它反映一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居民的居住需求满足程度,也影响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和消费水平。包括每平方公里酒店住宿数、酒店住宿业就业人数。历史文化名城如果能提供高质量和多样化的住宿服务,就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来观光、学习和体验,从而增加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能促进城市的文化交流和创新。
——繁华盛城型
❑北京
作为繁华盛城型的代表,北京在其他多个宜居维度上都表现出色,例如健康98.34分,远高于全国平均83.53分,表明首都在医疗资源与健康服务方面的领先地位;气候90.51分,高于全国平均的86.25分,说明北京的气候条件较为适宜,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和旅游体验。总之,北京在生态、生活、住宿和健康等宜居方面,以及作为千年古都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历史与文化的继承方面表现出色。然而,在交通领域,北京得分为64.50分,与全国平均水平62.27分相差无几,这也说明北京在交通方面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
建议:在未来的发展中,北京需要进一步合理规划交通建设,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复杂交通环境的智能化调控与调度。
——古韵名城型
❑遵义
遵义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特色文化的城市,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遗址,是中国红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同时遵义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形成了多元而和谐的民族文化。遵义气候十分优越,气候分数达到了96.78分,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清新。遵义的人文得分为81.13,在一众历史文化名城中并不突出,原因可能在于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文化活力不足、社会治理有待改善。遵义市可以充分发挥其革命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独特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
——宜居潜力型
❑佛山
佛山,是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尤以粤剧、狮舞和武术为代表,诞生了众多文化名人如黄飞鸿、宗少林等。同时,佛山经济发展与生活配套设施良好。作为珠三角的重要城市,佛山拥有不错的医疗资源,交通便捷,绿化率高,空气质量相对稳定。然而,与其他珠三角城市相比,佛山在文化传承与现代都市之间的融合面临挑战。应进一步弘扬推广岭南文化,吸引国内外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同时,提升城市国际化标准,形成与邻近大城市如广州的有机互补,共同塑造珠三角宜居型历史名城环境。
——边缘特色型
❑拉萨
拉萨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风俗民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作为边缘特色型的代表,拉萨是一座极具特色的城市,在安全(90.79分)、生态(71.09分)、景观(59.11分)、生活(69.51分)、住宿(56.75分)、健康(80.47分)与人文(71.93分)等方面得分一般,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生态环境方面,虽然拥有较多的绿地和公园绿地,但建成区绿化率和卫生城市称号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在景观方面,虽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和名胜景区,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先进城市称号等方面发展潜力大,其它维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建议:在未来的发展中,拉萨需要加强交通建设、推动民风建设和加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生态保护力度,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宜居程度。